您好,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!

晋图简介

山西省图书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百年老馆之一,是政府举办的、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,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,是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。

清宣统元年(1909),山西巡抚宝棻奏《晋省创设图书馆折》中称,晋省已在省城学务公所以西创建图书馆。以此为发端,山西省图书馆几易其名,几度兴衰:辛亥革命后曾在原址开办山西省立第一通俗图书馆;1919年10月,在文庙新址建成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;1925年3月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;1933年10月,又易名为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;1947年6月,成立山西省立图书馆,与民众教育馆分离;1949年4月24日,太原解放后,成立山西省图书博物馆。1957年成立山西省图书馆筹备处,正式与博物馆分离独立建制,馆址选在迎泽公园西畔文源巷。1960年8月28日,山西省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,文坛泰斗郭沫若题写了馆名。2013年7月1日长风新馆在长风商务区“文化岛”正式开馆。长风新馆作为山西省图书馆主馆区,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,有各类阅览室27个,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。位于文源巷的旧馆,建筑面积1.8万平方米,2014年获批改扩建为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。2022年10月,山西省图书馆环境改善与功能提升项目正式启动,2023年5月完成项目建设,进一步完善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,满足全省广大读者精神文化生活需要。

山西省图书馆承担着全省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收藏、整理、传播、交流、服务、研究职能;承担着全省古籍普查、整理、研究、修复、鉴定职能;承担着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技术方案的规划、设计、实施职能;承担着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建设的指导职能。

山西省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服务。服务方式多样,传统服务与特色服务、个性化服务并重。2000年创办“文源讲坛”系列讲座,目前已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个知名品牌;2001年编辑《晋图专递》系列信息专刊,为省级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;2008年起每年为省“两会”提供信息服务;2008年在全省推行业务总分馆制,目前已建立各级各类业务分馆近千个,其中市级中心馆10个,县级分馆116个,乡镇街道办、村社区支馆800多个,并在机关、学校、部队、企业、社区、商圈建成行业分馆/图书流通服务站68处;2016年经文化部批复,“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”在山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。本馆还建有山西省图书馆网站(网址:https://lib.sx.cn),创办有馆刊《晋图指南》(双月刊),开通了山西省图书馆学习强国号、微信工作平台(订阅号、服务号)、微信视频号、微博、抖音号。年接待读者人次、文献借阅册次均逐年增长,讲座、展览、培训、阅读推广、少儿服务、残障人士服务、文化志愿者服务等各种读者服务活动丰富多彩、有声有色,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……

山西省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395余万册(件),其中图书263万册,报刊95万册,古籍30万余册(件),视听、缩微、及其他实体文献7万册(件)。山西省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、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、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。馆藏珍品包括北宋雍熙三年刻《佛说北斗七星经》、伪齐阜昌八年刻《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》等海内外孤本,以及明嘉靖《山西通志》、刘大鹏《退想斋日记》等珍稀地方文献,共有75种古籍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。此外,2011年以来,山西省图书馆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建设工作先后制作完成《山西村落》《山西古建筑》《山西古长城》《山西古戏台》《山西传统手工技艺》《山西历史名人》《黄河古渡》等29个系列文化专题片、微视频、讲座与动漫。在古籍保护工作、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方面,山西省图书馆一直走在国内前列。

2020年,根据省委编办《关于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方案需要把握的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《关于印发省文旅厅所属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》、省文化和旅游厅《关于印发厅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》文件精神,完成了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,对单位领导班子、内设机构、分工职责、部室人员等进行了全面调整。内设机构由22个调整为17个,其中,业务部室12个,职能部室5个。2015年12月,根据省委编办《山西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文件精神,成立山西省图书馆理事会,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。

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,山西省图书馆人将不忘办馆初心,牢记职责使命,增强文化自信,围绕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,不断将山西省图书馆事业推向前进,并在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、更多、更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。